知识文库

指纹学的发展 解剖学家的贡献

时间:2018-01-10 19:11:22 作者:柯绿科技

国外最早的关于指纹研究的文章出自于解剖学家二1684年,英国植物解剖学和生理学家内赫米亚·格鲁博士(Dr.NeemiahGrew)向英国皇家学会递交了一份关于他对手指和手掌纹理形式的现察报告,详细描述了汗孔、皮肤脊纹及其排列方式,井附上一幅人手形象图。这份报告刊登在1684年皇家学会哲学会报(Philosophieal Transaerion)上.格鲁写道:“如果一个人细心地用一个普通放大镜观察他洗过的手掌,他就可以看到无数大小和距离相同的小脊.无论在何处都是平行的,尤其在手指末端的指球部或接近指根部、眺关节上部。在所有这些地方,这些小脊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着.在球面上呈现出三角形或旋涡形,在小脊上还排列有汗孔,其大小和数量肉眼可以见到。每一个汗孔象一个小小的泉眼,汗液充满其中,如果擦去汗液,它又会从汗孔中涌出来。”当时,格务并未注意到脊纹的永久性,更未想到用于个体识别的可能性.他的研究目的是企图说明“在这些部位生长脊纹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手的运动和劳动”。

1685年,荷兰解剖学家G·比德洛(Govard Bidolo)在一本解剖学书((Anatomia Humani(:orori么,Ams-terd。m》》中描绘了拇指摩擦皮纹的脊和汗孔。他的文章同样没有注意到这些脊纹的永久性和用于识别个体的可能性。G.比德洛的工作后来由意大利Bolognu大学的M·马尔皮吉教授(Mareeuo Malpighi)继续下去了。马尔皮吉采用了当时的先进仪器显微镜作为观察手段,通过对摩擦脊纹的观察和研究之后,于168‘年在伦敦发表了一篇有关人的尸体解剖的论文(《浅E伙-terno Taetus organo》)。他在文中写道:“在手掌部位有一些明显的皱褶组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图案,在手指尖上这些皱褶呈螺旋状或是弯曲的。在显徽镜下观察它们,可以见到青纹中间排列着开放的汗孔”。马尔皮吉的解剖研究一向被认为是杰出的,以致后来的皮肤的棘细胞层被命名为马尔皮吉结构(stratom MaIPighi)。170年以后,还有一些学者提到或描述过摩擦脊纹,其中有1747年的克里斯蒂安.欣茨(Chri,rian Hintze)、一764年的伯纳德·阿尔宾纳斯(Beroard一5 Albinu,)和1788年的梅耶0.c.A.M。护r)的著作.梅耶的著作在当时并未引起注意,直到1900年被哈罗德·卡明斯(Harold Cummins)教授发现。卡明斯是世界著名的皮纹学家,他认为梅耶是第一个清楚地阐述摩擦脊纹形式在外观上有相似性.而在徽小特征之间有差异性的人。但没有说明梅耶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19世纪初.还有少数学者发表过有关论文。如1812年维也纳的普鲁卡斯卡〔PtKke)和1814年莱比锡大学的约翰·弗里德里克·施罗特(John Fdodrie Schroter)等。最为突出的要算1823年拍金杰的论文。

约翰尼·伊文·利斯特·拍金杰(Jobnn Eveng11 rPkin),1787年出生于捷克,布雷斯劳,普鲁赛亚(BreshuPru,sia),后来的罗克劳·波伦(Wroclaw Po】aod)大学教授,1823年12月22日,他在一篇拉丁文的论文《触觉器官和皮肤组织生理学检查注解》(A commentary,t卜e ph”iological era而nationof the orgausof sion and the utoneouss tem)中描述T指纹,并且根据他自己所观察的不同纹理形式,将指纹分为九类,分别命名为:

上述拉丁文名称用现代述语表示;(1)拱(arch);(2)帐拱(tented areh),(3)(一)箕(Icop);(5)(6)中心袋形箕(eenoralpooketl刀ops);(7)(8)旋涡(w卜or里p);(g)重箕(doubleloop)。

粕金杰的著作在当时也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他的研究使现代指纹学的发展跨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为以后的指纹分类打下了基础。1856年,吉森大学讲师、人类学家韦尔克(Welker)拿出了他在34岁和75岁时印的指印进行比较.结果证明了手纹不变。这样,手纹终生不变的性质被人们发现了。1867年.法国学者阿利克斯(Alix)发表了关于人和猿手足牵擦皮纹的解剖学研究,为研究摩擦皮纹的起撅提供了线索,10年之后,1877年,法国医生奥伯特(Aubert)研究皮肤病和腺体分泌过程中,提出将硝酸银溶液涂在纸上能显现出汗液指印的方法,虽然他研究的本意与指纹学毫不相干,但他却是创立指印显现方法的第一人。

版权所有:http://www.daidaka.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